-
近日,在浙江杭州,一求職者稱自己故意說反話,認為月薪8000元太高要求降薪到2000元,之后該招聘公司真的將崗位薪酬降到2000元,此事引發廣泛關注。
-
最近,不少年輕人感慨,一想到請假就會有很強的負罪感,不僅要提前做好心理建設,還總怕被誤讀為消極怠工。還有部分人認為,請假會對自己的工作進度有影響,自己請假后工作壓到別人的身上會產生負罪感等。
-
最近,放棄高新工作、換個行業、享受生活,似乎成了一種趨勢。據報道,今年39歲的胡尕峰,他開始了新的職業生涯——在上海宜家當銷售。他之前在互聯網行業工作了十幾年,現在卻要從頭學起,從處理數據、分析用戶,到整理貨物,推薦產品。
-
2月23日,青島一企業稱月薪3-4萬招聘養雞場場長,工作地點在坦桑尼亞,工作人員稱場長只要工作經驗足夠,是可以達到所說的工資標準的,但是該地的工作環境和國內還是有差別,所以不考慮20歲以下的年輕人來應聘,年輕人如果要應聘只能從基礎做起。
-
《日本經濟新聞》2月20日報道稱,在日“高端外國人才”有66%來自中國,遠遠領先于第二名印度和第三名韓國。“高端外國人才”指的是擁有專業知識和技能且在日本企業和研究機構等工作的外國人。
-
2月15日,安徽六安一大學生近一周投了100多份簡歷被拒后,打算應聘保潔時,被HR勸說,HR一邊鼓勵這名大學生不要自暴自棄,一邊建議這名大學生堅持嘗試尋找其他工作,這一舉動引起了廣泛關注,網友表示:這一舉動很暖心,會帶給這位剛出社會的大學生很大的能量。
-
當地時間2月1日,英國迎來了一次大規模罷工風潮,是2011年以來最大規模的罷工日,預計有來自7個行業工會的50萬人參與其中,包括英格蘭和威爾士的教師、火車司機以及來自124個政府部門和機構的數萬名公務員。
-
近日,網友分享自己的一個閨蜜的事情,在網上引發了熱議。網友的閨蜜是一名95后,向領導表白被拒后,她的領導也不好意思找她說話,也不安排活,使得這名女孩可以天天在公司摸魚,而在公司的裁員上也沒有她的名字。
-
因無法接受公司的解聘處理,在溝通無效的情況下,王明奕通過法律途徑尋求救濟,要求公司向他支付違法解除勞動關系賠償等費用。經審理,仲裁裁決公司支付王明奕未休年假工資4326元、提成工資9388元、違法解除勞動關系賠償金38794元。
-
近日,江蘇南京一女生是文員崗位,做完自己的工作后,下午六點準時下班,卻被領導批評。領導說讓她以后不要六點準時走,哪怕干完活也得下班后才能關電腦。她覺得不是很理解,到點下班是錯了嗎?
-
有人認為,他之所以這樣可能與之前的工作有關。曾經自己是經理,受公司器重。因為一個失誤,自己被安排到閑職。這就跟古代大官發配邊疆一樣。還有網友表示,自己巴不得無所事事拿到工資,如果我是他,我就會閉嘴、拿錢,混日子直到退休。
-
近日,攝像師身體不適、坐地休息3次被辭登上熱搜,引起網友關注。在一次直播時,劉亮離開直播間13分鐘、靠墻坐地休息3次,公司以他“長時間外出及多次遠離機位坐下構成脫崗”為由決定與他解除勞動關系。
-
11月16日,重慶一名00后女孩正式入職陵園做守墓人,引發網友圍觀。據了解,該女孩在大學所學專業是現代殯葬技術與管理,之前她曬出和好友在公墓實習的經歷,如今已經畢業成為正式員工。在女孩曬出的工作環境可以看出,陵園四周的風景很好,青山綠樹環繞。
-
11月1日,一份名為“關于禁止午間趴睡的通知”的文件在網上熱傳。對此,網友們議論紛紛,有網友評論這個公司太不夠人性化,簡直是在壓榨員工,也有網友出來提供解決辦法:“既然不讓趴桌,那就換個方式睡唄,靠在靠背上睡、換個躺椅睡也都可以呀。”
-
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1日發布2022年三季度全國“最缺工”的100個職業排行。其中,營銷員、車工、餐廳服務員、快遞員、保潔員、保安員、商品營業員、家政服務員、客戶服務管理員、焊工等職業位列前十。
-
10月21日,江蘇南京。一女孩拍攝公司倒閉后和同事搬椅子電腦回家,引發網友熱議。23 日,當事人欒欒稱,老板同意讓大家搬的,工資也結算清楚了,讓搬東西算是給員工的補償。
-
據相關媒體報道,近日,四川成都。女子在找工作時向幾家公司投遞了簡歷,沒想到其中一家公司的HR竟然是自己的室友。當事人袁女士表示,當時她沒反應過來,直到對面HR回復“是你嗎”,她才發現把簡歷投給了室友在職的公司,不過室友還是很嚴格的。
-
14日,成都錦江邊星輝東路一棟老式寫字樓改造完成。該項目把公園城市的理念融入其中,每層樓道栽上了綠植,樓層間還搭建了彎彎曲曲的滑梯,其中一部分可供使用。據了解,待整棟樓全面使用后,上班族就可以坐滑梯下樓了,你想去感受下嗎?
-
近日,重慶市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發布消息,由重慶申報開發的“火鍋料理師”作為中式烹調師職業下的新工種,隨《中華人民共和國職業分類大典(2022年版)》面向社會發布。火鍋有了專屬的職業工種,填補了行業空白。
-
據相關媒體報道,近日,16位博士放棄了在北上廣研究所、高校的工作,在河南鞏義胡坡村扎根建研究院引發關注。作為博士團隊的帶頭人,姚棟嘉說他們當時決定來胡坡村建研究院時,也受到很多人的質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