應納稅所得額是什么意思?我們一起來看看吧!
應納稅所得額是企業所得稅的計稅依據。它是納稅人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去準予扣除項目后的余額。納稅人應納稅所得額的計算以權責發生制為原則,應納稅所得額的正確計算,同成本、費用核算關系密切,直接影響到國家財政收入和企業的稅收負擔。
應納稅所得額如何計算?
1、居民個人的綜合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額減除費用六萬元以及專項扣除、專項附加扣除和依法確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2、非居民個人的工資、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額減除費用五千元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勞務報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許權使用費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3、經營所得,以每一納稅年度的收入總額減除成本、費用以及損失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4、財產租賃所得,每次收入不超過四千元的,減除費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減除百分之二十的費用,其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5、財產轉讓所得,以轉讓財產的收入額減除財產原值和合理費用后的余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6、利息、股息、紅利所得和偶然所得,以每次收入額為應納稅所得額。
應納稅所得額是高好,還是低好?
這個問題并沒有確切的答案。一般情況下來說,應納稅所得額指的就是我們的應發工資,減去社保個人繳費后剩余的那部分。那么從這個定義上我們就可以看出來了,應納稅所得額屬于狹義上的稅前工資。而我們的到手工資,是指的扣除個人所得稅以后的稅后工資。這兩者相差的數額,就是我們要繳納的個人所得稅。那么,交稅多,也就說明收入高。收入高,這當然是好事。
以上就是小編的全部分享了,希望能幫助到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