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6日,江蘇疾控發布了5月份的防病提示,特別強調了防范哈夫病的重要性。哈夫病,一種原因不明的橫紋肌溶解綜合征,已在全球各地偶有報道。值得注意的是,多數病例在攝入水產品后的24小時內發病,盡管其他明確的規律尚未被揭示。近期,在江蘇及其他一些地區,就報道了數起食用小龍蝦后引發的橫紋肌溶解癥病例。類似的情況也在食用其他魚類后出現過。
那么,我們該如何預防呢?
首先要做的是適量飲食,不要貪多。尤其是小龍蝦,建議每次的食用量控制在10只以內。對于特殊人群,如有過敏史或基礎疾病的人,更應慎重考慮是否食用。在外用餐時,應選擇衛生條件良好的正規餐廳。另外,盡量避免食用野生或來源不明的小龍蝦,購買時也應通過農貿市場或大型超市等可靠渠道。
然而,在5月7日,上海網絡辟謠平臺澄清了一個重要的觀點:我們不必“談蝦色變”。多個權威機構如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上海疾控等都明確表示,目前還沒有確鑿證據顯示吃小龍蝦會直接導致橫紋肌溶解綜合癥。實際上,橫紋肌溶解癥并非特指某一種疾病,而是一類癥狀的綜合體現,其誘因多種多樣,包括但不限于食用水產品、過度運動、中暑等,甚至某些藥物、感染和其他疾病也可能引發。
在相關新聞中,也會發現部分患病者既吃了小龍蝦,又進行了運動,或本身存在一些疾病,所以無法判斷到底是什么引發病癥。事實上,國內外一直在研究小龍蝦與橫紋肌溶解癥之間的關系,卻都沒有定論。小龍蝦引發橫紋肌溶解是小概率事件,無須“談蝦色變”。
當然,食用小龍蝦時還是需要采取一些預防措施。一定要確保小龍蝦完全煮熟,以防止寄生蟲感染,同時盡量避免食用蝦頭,因為蝦頭可能積聚重金屬和寄生蟲。另外,由于小龍蝦蛋白質含量高,且含有一定量的嘌呤,因此過敏體質和痛風患者應特別小心食用。